不打仗不缺粮,一打仗就缺粮,其实这是历史以来,战争年代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,我们只要弄明白以下三个关键点,所有的疑惑都能迎刃而解! 古代人民最怕的莫过于连年战乱,毕竟这是对生产力停滞不前的最大制约因素。古代的粮食生产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当中,生产力水平极大地限制了粮食产量的增加,何况再加上当时天灾人祸,按照正常情况下,粮食的生产除了维持正常开销,余粮也几乎都被上缴,这一切都在国家可控范围,但遇上战乱就不一样,战争究竟持续多长时间?没有人会给出明确具体的答案。 不发生战争,相当于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,粮食产量也可以得到同步增长,毕竟春种秋收,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,有些地方能够做到一年两茬都是极限。那也要保证在一年之内没有其他天灾因素影响,如果有,还要打开粮库发放救济粮。 不打仗最好的一点就是,所有有效的劳动力都可以尽数从事于农业生产,也不会因为战乱而被抓壮丁,没有了战争的压力,人民生活安居乐业,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恢复,这也是粮食产量增加的大前提。何况在我国古代,为了缓解战乱粮食不足的状况,部队中的官员们会组织士兵在闲暇时间,从事农业生产,这也主要是为了缓解粮食危机。 外出作战,毕竟青壮年更有优势,但这里就会产生矛盾冲突,本来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力,却被用于处理战事危机,仅靠家中妇女与老人,对于农田的打理显然力不从心,这也会极大的损失一部分粮食产量。 都是由于不同的用途,他的代价和成本也不一样,如果都由国家统一调动,自然没问题,但这里要涉及商业化运作,运输的距离越长,相对应的成本代价也就越高,这样耗费人力物力,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,毕竟古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,现在发达,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也不是空穴来风。 民以食为天是不假,但粮食作为刚需,如若被人作为投机取巧的商品,很容易就成为敛财的工具,古代衡量一个家族经济实力的强弱,除了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,粮食才是你最重要的财产。直接决定了你能养活多少人,也进一步决定了你整个家族的生产力,在低价时买进粮食,遇上连年战乱,这时的粮食就成了稀缺物资。 相信到这里,大家对于战乱缺粮的问题已经有所了解了吧,何况对于战乱期间,除了对生产力的大打折扣,粮食存量入不敷出。 同时也要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,即使你有库存的余粮,但在对方的计谋之中,将这一切毁于一旦也不是不可能,和古代粮食的收获周期远比现在要长,这期间难免不会发生意外,遇上战乱也可能会化为灰烬,更加造成了战乱时粮食短缺的局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