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小猫小逻辑。近来聊经济、人口和房地产话题,看到很多年轻朋友留言,谈对结婚、工作和生活的看法,简单总结就是“不生、不干、不买”。 具体说就是年轻人因为经济压力、社会环境、价值观等原因,选择不生育、不努力工作、不消费享乐的一种生活态度。俗称“躺平”,高情商叫法是“佛系、低欲望”。 日本就有本叫《低欲望社会》的畅销书,书中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是:人口减少、超老龄化、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;国民持有大量金融资产,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,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,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,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,撒钱政策也无力提振经济。高房价、低收入、高竞争等压力,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和债务。遭遇就业歧视、阶层固化,年轻人缺乏归属感。宅文化盛行,一日三餐从简。心理上丧失物欲、成功欲,缺乏自信、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求。咱现在说的是日本啊,不要自我对照,不要无端联想! 有些长辈认为这是自私消极的表现,是年轻人在逃避家庭、社会甚至民族责任。但他们更担心的是,如果年轻人放弃了生育、工作和消费,那么社会将直接面临老龄化、经济衰退和文化萧条等后果。 但当下,这种状态并不全是消极,结婚、生子、买房买车,哪件事不要巨款,但凡少干一件,那生活可就轻松多了,所以这是年轻人对生活和未来压抑与无奈的选择,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,不是某个人,某些人的问题。 要解决并没有简单的答案,但还是希望社会可以提高民众收入和福利保障、减轻贫富差距、增加公平性和透明度,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差异,让年轻人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,努力赋予人生属于自己的意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