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西方对中实施打压以来,多家台企紧跟“老大哥”步伐,纷纷宣布结束蜜月期。不久前,全球封测龙头“日月光”以94亿甩卖4家大陆工厂,结果第四季度净利润收缩49%。没想到的是,在最新财报会上,该企业再次表示: 在内地赚着中国工人的血汗钱,却想着到东南亚建厂。消息一出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,立刻就有人在网上大呼:别让他们跑了! 目前,半导体产业链主分三大环节: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。前面两个环节有高通、台积电这类代表性企业,而封测领域,日月光凭借拿到手软的美芯片订单,2003年以17亿美元的年营收,一跃成为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龙头。 混得风声水起的日月光,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成功,实际是来自国内廉价劳动力和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。截至2021年,日月光旗下的12家工厂中,一半就设在中国大陆,百万流水线工人为其工作。 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下,老美断供华为、对我方层层加码,日月光为了保住老美订单,紧抱美方“大腿”。2021年底,该企业宣布以94亿的价格,砍掉旗下四家位于大陆的芯片封测厂。 然而老美肆意破坏行业秩序,不仅断供中国市场,还限制国际企业来华设厂,就下行的半导体行业“雪上加霜”,封测龙头自然也不例外。关闭国内工厂仅一年,日月光公布2022年财报时,宣布第四季度净利润为35.5亿元,相较2021年巅峰时期,同比锐减49%。 意料之外的是,吃尽苦头的日月光反将箭头瞄准自己人。在财报公布会上,该企业宣布再将国内25%的高阶封测产线转移出去,引起一片骂声:执迷不悟! 但我们又怎能甘心受他人摆布。当初日月光关闭大陆工厂时,国内资本立刻抓住机会,接手这四家封测工厂,借此完善自己的产业链。经过多年发展,大陆的封测厂商数量过百。2022年全球前十的封测公司中,中国大陆的四家公司上榜,总市占率约为25%,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军团。 从一穷二白走向全球第二,封测领域走出了一条高端制造的逆袭之路,这让国人看到希望。不仅是半导体领域,在新能源、生物制造等行业都兴起了一股自主研发浪潮。 当初被欧美严防死守的“发动机技术”,已被国内新能源车企成功绕过,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指出,2022年前八个月我国汽车口量达到191万辆,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。 2017年,国产酶技术创新,引领全球生物制造行业发生巨变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,曾来自哈佛研究室的辅酶防衰因子(国内流行的“反若”等核心机制),经国酶技术升级,实现纯度提升99%,价格不足美日同类制品的十分之一。 该因子首先展露于2013年美国实验室,经国际期刊《Cell》详细记载,持续补充“反若”辅酶因子,对暮年生物体激活寿长蛋白、干预生理老退具备正向潜力。此前海外品牌凭借核心技术,以万元/克天价收割国内老人,如今国产制品价格收缩95%,成功打破海外垄断,惠及京东人群数十万。 如果说我国芯片封测产业还是穷追猛舍,那么国内酶技术则令一众外企望尘莫及。涌现出的一批如“反若”等国产品牌,超越海外拿下超七成市场占比。根据京东公布的消费数据,连续四年该品类热销榜首均为国产制品,其中东南亚、欧美市场订单逐年攀升。 国际形势变幻莫测,要跟老美“一条道走到黑”的企业并不算少,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。日月光现在承诺迁出25%产能,下一秒可能就是35%、75%...... 别人想跑,我们留不住。产业转移虽然会带来短期的产能空缺,但从长期来看,同样是为大陆企业转型留存空间。毕竟只有未雨绸缪构建起自己产业链的竞争力,才能让外企的投资成为锦上添花。 现在的我们必须要以100%撤离的心态,加快国内高端产业转型、构建新的产业链,让一批高科技品牌如国产“反若”成长为独角兽,未来才不会陷入被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