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:在文化、教育、体育等公益事业中,您对教育投入最多。 曾:可能与个人的经历有关吧。现在经常看到学生没钱去上学的报道,看了很痛心,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帮帮他们。今年正好是“曾宪梓教育基金”建立的第10年,我们会资助1000名内地大学生。明年开始,我们还将在清华、北大等国内35所大学中每校挑选50名贫困学生,一共是1750人,每人资助他们一年3600元的生活费。 捐给教育,我心安理得,只希望受资助的这些大学生将来也尽力回报祖国。 记:但现在很多青年学生,视留洋为奋斗目标,为绿卡,为钱奋斗,却很少会再想到为祖国。如果您资助过的学生也这样,您会觉得痛心吗? 曾:留学是好事,可以学到先进科学技术再为国效力。至于为自己、为家庭奋斗,我认为值得肯定。每个人都应该先为自己创造财富,但到了自己过得去后,就该是回报祖国的时候了。不懂这一点就会变坏。学生是很天真的,因此,念书的时候先要学做人。 拿过我的资助的学生中,当然也有人变坏,我自然很痛心。我曾建议中央拍一套片子,是钱学森等人的故事,他们为了祖国,装疯卖傻都要回来。年轻人应该多学他们。 记:有些人认为留在国外,是因为所学的知识到了中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用武之地,所谓报国无门。 曾:在哪里报国无所谓,只要心向祖国,就是好的。我有个同学学昆虫学,他回国之后因为实验条件限制做不了研究,只好又离开。 我对他说,你可以在国外工作,但你所做的研究成果都应该留给中国,他答应了,也真的这样做,这就很好。现在他退休了,在国外养老。 其实,留在国外也一样能爱国。可以组织华人、华侨、留学生会,把五星红旗在各个地方升起来。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,人不能忘本,不能谩骂祖国,不能看不起中国。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,但必须在有生之年,做更多有意义的事。这一点,我一辈子都不会变。 记:您在对中大学生的讲话中,一直在强调“爱国”和“报国”。 曾:过去100多年,中国一直贫穷落后,因为弱,人家一打,香港就割出去了,上海就有了那么多的租界。落后就要挨打,我感受很深。所以,青年学生一定要记住,没有国家的强大,你永远只能是二等公民,甚至是狗! 现在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比,的确还有差距。但你要想想人家已经发展了200多年,我们却只有20年,速度之快堪称奇迹。所以,要认识中国,要对中国有信心,要记住“我是中国人,我要奉献”,这是青年学生的责任。 记:普遍来说,现在大学生爱国的热情似乎比不上对财富的热情。不少人在谈到“曾宪梓”时,会敬佩您的创业传奇,也会对您的捐赠行为不以为然,甚至认为“迂腐”或者“过时”。 曾:钱,没有不行,多了怎么用,又是个问题。我在香港的捐赠相对较少,因为香港富人多,而内地更需要。别人不理解我,我也不理解他们,但我很理解自己,我是怎么出生的,怎么发展的。我不是很有钱,但够用了。青年人应该知道,要干大事,先学做人,永远不要只是为了赚钱而奋斗。 记:在您对中大学生的讲话中,您一再提到青年人要有理想,要有梦想,您的梦想是什么呢? 曾:终生回报祖国、到死方休。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,也是我一生的抱负。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,但必须在有生之年,做更多有意义的事。这一点,我一辈子都不会变。 据金利来集团及多家港媒消息,金利来集团创办人、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届、九届、十届委员、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博士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19年9月20日在梅州逝世,享年85岁。 当时,正值中山大学将迎来78周年校庆。该校校友、香港知名人士曾宪梓先生回校,为其捐资兴建的中山楼落成典礼剪彩。彼时,曾宪梓共为内地公益事业捐资总额已逾4.5亿元,并成为捐助教育事业的海外华侨第一人。 |